鐵皮石斛

 

 

  石斛(《本經》): 石斛為蘭科植物環草石斛、馬鞭石斛、黃草石斛、鐵皮石斛或金釵石斛的新鮮或乾燥莖。主產於四川、貴州、廣西、廣東、雲南、湖北等地。原植物附生於樹上或林下岩石上。喜溫暖濕潤氣候和半陰半陽環境,不耐寒。味甘,性微寒。歸胃、腎經。功效益胃生津、滋陰清熱、明目強腰。臨床用名有石斛、鮮石斛。

 本草綱目》:石斛氣平,味甘淡微鹹,陰中之陽,降也。乃足太陰脾、足少陰右腎之藥。深師雲:囊濕精少,小便餘瀝者,宜加之。一法:每以二錢,入生薑一片,水煎,代茶飲,甚清肺補脾也。

 《中國藥學大詞典》稱鐵皮石斛“專滋肺胃之氣液,氣液衝旺,腎水自生,善於養陰生津,治陰虛津虧諸症”。 現代臨床應用和藥理研究証實,其對免疫力提高、抗衰老、糖尿病和萎縮性胃炎等都有確切療效。

 

現代藥理研究

  1. 石斛中含有抗脂質過氧化及抑制醛糖還原酶成分,對半乳糖性白內障有延緩和治療作用。
  2. 石斛有抑制心臟、擴張血管作用。
  3. 石斛對胃腸功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。
  4. 石斛鹼有一定的止痛解熱作用

 

現代藥理研究表明,鐵皮石斛含有豐富的多醣類物質,能夠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,促進淋巴細胞轉化,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。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。鐵皮石斛能提高應激能力 (Enhance Stress Ability),具有良好的抗疲勞、耐缺氧作用,是很好的免疫增強劑。

 

鐵皮石斛 TiPei ShiHu (學名: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, Herba Dendrodii Officinalis)

 

鐵皮石斛,《黃帝內經》敬稱為“靈蘭”,曰能治“消渴”。 《神農本草經》曰其“主傷中,除痺,下氣,補五髒虛勞羸瘦,強陰。” 金元四大家朱丹溪稱其為滋陰聖品, 李時珍也在《本草綱目》中強調了鐵皮石斛“強陰益精,久服厚腸胃,輕身延年”的功效。 鐵皮石斛自古被醫家聖手廣泛認同的。 唐代《道藏》記載:“鐵皮石斛、天山雪蓮、千年人參、百二十年首烏、花甲之茯苓、蓯蓉、深山靈芝、海底珍珠、冬蟲夏草為九大仙草,鐵皮石斛為首”。

 鐵皮石斛雖貴為“中華九大仙草”之首,但民間知之甚少。因為野生鐵皮石斛生長在懸崖峭壁的背陰面,採摘困難,且對生長條件要求高,繁殖率低,生長緩慢(長到20公分約需4-5年)。故唐宋以來鐵皮石斛一向被列為貢品,也曾作為國禮送給外國王室、大使、友人。

但因過度採收, 導致瀕臨絕跡,在1987年鐵皮石斛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中藥材之一,禁止野外採摘。更在1992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收載為瀕危植物。因此發展人工栽培成為保護和利用鐵皮石斛資源的必然之路。現時運用DNA工程技術等高科技手段,成功選育了品種純正、種性穩定、有效成分含量高的鐵皮石斛新品種。在種植過程中,引入國際標準的“有機”種植規範,不使用農藥化肥,仿造野外環境,保持藥材自然生長特性,真正實現了中藥的天然、安全和可靠性。

 

如何識別鐵皮石斛

摘自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

鐵皮楓斗: 本品呈螺旋形或彈簧狀.通常為2~6個旋紋,莖拉直后長3.5~8cm,直徑0.2~0.4cm。表面黃綠色或略帶金黃色,有細縱皺紋,節明顯,節上有時可見殘留的灰白色葉鞘;一端可見莖基部留下的短須根。質堅實,易折斷,斷面平坦,灰白色至灰綠色,略角質狀。氣微,味淡,嚼之有黏性。